国际档案日特别策划

2024年6月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今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艺术影院将通过《错位》(1986)《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4K黑白转彩色)《解放了的中国》(1950)三部影片,展现我馆在电影档案保存、现代化修复方面的工作成果。

档案从时代变迁中走来,记载历史的同时也在照亮现实、眺望未来。此次放映活动中,前两部影片的选择均呼应了当下最方兴未艾的AI人工智能主题。我们知道,人与科技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直为文艺创作者所关注。

而黄建新1986年执导的《错位》便是电影领域关切这一主题的先声之作。借由片中“复制人”的设定,影片以超前的意识和杰出的表现手法触及现实,荒诞犀利,发人深省,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错位》

如今,AI技术已不再只是艺术创作者的奇想,而是逐步照进现实,更成为电影发展的新机遇。这突出地体现在电影资料馆2021年对王萍《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工作上。

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特别献礼,修复团队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工艺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对影片原有黑白影像进行逐帧修复与着色,现代化科技带来的数字技术为这部红色经典注入了新鲜活力。

除了以上两部影片,本次档案日活动我们还选择了由中苏艺术家合作拍摄的珍贵纪录电影《解放了的中国》。

影片采撷了新中国成立伊始大江南北的珍贵影像,更有过去少为人知的“开国大典”历史现场的彩色纪录,档案价值无与伦比,由资料馆在2019年联合百度共同修复完成。

在共和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也将以这部作品的放映拉开未来系列献礼策划放映活动的帷幕,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

特别策划:银幕之“外”

在当下的电影作品中,合拍片屡见不鲜,银幕上的外国人形象也愈发丰富。某种程度上,如何在国产电影中呈现外国人形象,映照出中国对世界的想象及对自身的定位。

6月,艺术影院特别策划【银幕之“外”】专题,以6部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珍稀国产电影档案,呈现形态各异的外国面孔,并以此展现中外交往的历史切面。

溯源早期中国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联华”出品的《归来》(1934)是不可不提的一部。影片由朱石麟导演,阮玲玉、高占非、妮姬娣娜主演,讲述乱世中的爱情伦理故事,是少有的以外国人作为主演的早期中国电影。

“异族恋的苦闷”正是当年影片的广告宣传词,妮姬娣娜呈现了一位正面的、现代的女性形象,十分亮眼。

何非光编导的《东亚之光》(1941)是第一部由真实的日军战俘出演的颇具纪录片性质的抗战影片,被《新华日报》誉为“中外战争影片中空前之奇迹”。反省侵略战争并发出反战之声的日本战俘,毫无疑问有别于常规抗战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虽影片现存拷贝片头为错本,但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非常值得大银幕一观。

桑弧执导的《有一家人家》(1951)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影片时代背景则跨越抗战至抗美援朝时期。由该片我们可以一窥彼时我们与美日之间的国际关系。影片中的美国神父由程之饰演,表演精湛,妆造极佳。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借由此契机,本专题中将放映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风筝》(1958)。影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法国加郎斯制片公司联合摄制的儿童故事片,由罗歇·皮戈与王家乙联合执导,通过一只“孙悟空风筝”将相隔万里两个国度连接在一起,也由此拉开中法合拍的序幕。

《风从东方来》(1959)是我国与苏联合拍片,描述王德民与苏联专家马特维也夫在战争年代的生死之交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冲锋并携手工作的事实。在漫长和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影片展现中苏在革命和建设方面所走过的道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场面宏大,生动感人。

《风从东方来》

《李善子》(1964)改编自朝鲜话剧,讲述平壤郊区农业合作社宣传员李善子以先进带动后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郑君里导演,镜头考究流畅;张瑞芳表演自然,生动感人。

影史探梦

“影史探梦”,顾名思义,在中外电影史中一起探寻银海之梦。

其中,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神女》(1934)迎来了影片诞生整整90周年的历史时刻。6月它将与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1991 4K)在国际档案日同天放映,期待与大家一同通过这两部影史经典回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影坛的光影陆离。

讲述华裔女导演伍锦霞传奇一生的纪录片《金门银光梦》(2013)将与影迷朋友重逢。影片梳理了包括黄柳霜、多萝西·阿兹娜在内的早期女性影人创作经历,更漫谈至小燕飞、李小龙等重要华语影人,是魏时煜(S. Louisa Wei)电影史书写的重要之作。感谢魏时煜导演亲自授权艺术影院放映。

《金门银光梦》

日本国宝级作品,4K修复版《雄吕血》(1925 4K)将在6月的艺术影院迎来中国首映。

《雄吕血》由日本早期著名时代剧演员阪东妻三郎主演。导演二川文太郎拍摄了大量武士片,在完成这部杰作时不过才26岁。

这部拍摄于百年前的默片在动作场面设计上令人惊叹,一段长达20多分钟的打斗戏堪称华彩乐章。在修复后的银幕上,我们得以清晰地欣赏到阪东妻三郎对武士内心世界极具感染力的表现。

本片修复基于原始35毫米硝酸片底片和35毫米胶片拷贝,而《雄吕血》的底片是日本电影现存最早的动作电影底片,极具档案和遗产价值。

因年代久远,原片部分段落已经彻底遗失。在修复过程中,遗失部分由1976年发行影片《啊!活动弁士大电影》中相应部分进行补充。

即将在艺术影院上演的是由IMAGICA实验室完成修复,资深电影弁士坂本赖光担纲解说的配乐版本。《雄吕血》的到来可谓一波三折,是艺术影院筹备多年终于实现的一次圆梦放映。

相信《雄吕血》弁士解说版的放映,能够让中国观众获得贴近日本早期电影放映时的观影体验。

《雄吕血》

“过去,电影有过默片时代,但在日本,因为有一群叫做默片解说员的人的存在,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稻垣浩

周防正行导演作品《默片解说员》(2019)正是将镜头对准默片时期的日本,通过描绘“活动弁士”这一特殊职业的喜怒哀乐,为观众重现了电影史上弥足珍贵的鲜活一页。

《默片解说员》

舞台上,弁士凭借一己之力,将大银幕上无声影像中的嬉笑怒骂一一转译,而在舞台下,爱情的浪漫与心酸、前辈与后辈之前的羁绊、有声片的来势汹汹和溢出银幕的无厘头笑料在周防正行手中化作一道口味均衡的独家拼配,令人捧腹的桥段接二连三,充满浓浓迷影趣味。

影片巧妙“再现”了《雄吕血》当年上映时的轰动反响和弁士的精彩演绎。《默片解说员》和《雄吕血》将于6月9日“国际档案日”安排连映,形成一组让影史照进当下的宝贵组合。

《默片解说员》

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杰作,荣获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和费比西奖的《尤里西斯的凝视》(1995)将在6月重返小西天艺术影院。

本片是安哲罗普洛斯的代表性作品,更无疑是他技巧与风格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当观众伴随主人公踏上寻找电影背后故事的旅程,个体与历史、真实与虚构、瞬间与永恒,借由电影胶片完成一次次记忆书写与重现,在银幕上百转千回。

这是安哲罗普洛斯一次向电影百年致敬的深情回望,也是凝结着光影魅力的生命礼赞。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