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至于说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方先觉,那是我们个人的观点。很多时候,相互对立的观点并非只有“你错我对”一种解释,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彼此对立的人只是强调了一个问题多个复杂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已。有人说,方先觉投降了,就是民族败类,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偏激了。但是,这是你的观点,我虽然不认同,但我也不会试图改变你。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将军,临危受命,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坚守了48昼夜,是非常不容易的。最后投降了,该批评批评、该批判批判,但对于方先觉的评价,还是要一分为二,功是功,过是过。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你不认同也没关系。都是成年人了,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在说服对方上?

5)有人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话肯定是对的。在民族危亡之际,总要有人站出来。但是,具体到方先觉,他也不是一上来就投降。他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血战48昼夜,并给敌军造成极大杀伤之后才投降的。虽然这样的投降依然是他的人生污点,但是,他后来的投降也不应该否定掉他之前血战的功劳。如果当时国军将士自上而下都跟方先觉一样,先血战48昼夜,让日军大量伤亡,最后即便投降,日军大概率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北,再攻下南京,更不用说让中国亡国了。投降固然不好,但是,那种一上来就投降,跟另外一种血战之后,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降,终归是不一样的。

6)说完方先觉,我们再来说说衡阳保卫战,这个几乎没有争议。衡阳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抵抗,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这一战最后虽然失败,但是,其意义不容抹杀。我相信,无论是参与这一轮争论的哪一方,对此都不会有不同看法吧?

7)再说说电影,其实,大家也是有共识的。由于电影还没有上映,我们只能用假设的口吻来讨论。如果电影大量歌颂衡阳军民同仇敌忾、英勇牺牲的精神,这个大家都能接受。如果电影过于突出方先觉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淡化了他最后投降的“劣迹”,那这部电影肯定是不合格的。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既然这部电影已经确定即将上映,那么,它的基本立场、基本的价值判断,大概率是不会有太大偏差的。还是那句话,等看完电影我们再来讨论吧。也希望一些朋友不要还没有看电影就假定“电影一定是坏的”,就认为“拍这样的电影就是在给方先觉洗白”,甚至还搞起了“阴谋论”,认为“拍这样的电影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搞测试”。同时,也希望电影的主创团队和宣发团队理解网民的情绪,在上映前的宣传过程中,多突出衡阳军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少突出方先觉“个人英雄主义”。

8)其实,我们还可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这部电影,再次展现国民党、蒋介石的腐败无能和极度不靠谱。我想,《援军明日到达》这个名字,不仅含有某种绝望,也含有对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批判和讽刺。让我们一起将批判的矛头对准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政府吧,这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9)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都会造成社会撕裂和对立,这是需要警惕的。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来说,参与争论的任何一方,都需要回归争论的最大价值——帮助彼此发现自己视觉和认知上的盲点,而不是在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争个输赢”或者“分个高下”。绝大多数情况下,观点不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更没有必要搞成“你死我活”的斗争。

10)要避免社会陷入无意义的阵营对抗,我们还需要拒绝“恶意假设”。所谓“恶意假设”,就是在遇到不同的观点时,不是去考虑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对方的观点有什么合理之处,而是直接认为对方“很蠢”“很坏”。很多时候,一旦进行“恶意假设”,就很容易把“人民内部的矛盾”搞成“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最后双方陷入立场之争,甚至是情绪之争。这样的争论到最后只会让社会撕裂加剧,而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共识。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