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明起源发展的真
《何以中国》不仅以影像真实记录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还采用5G+AR、超高清8K等拍摄手段与电影手法,再现古代中国的重要场景,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
总导演干超回忆,纪录片的创作长达三年,上千人的创制团队探访考古遗址、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总行程超过4万公里,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不但探索历史的中国,也见证了现实的中国,而思考自历史至现实的连接,正是“何以中国”的内涵所在。
何以中国所讲述的是中国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1万年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而8集之中至少一半的篇幅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的史前时期,无论是万年前农业定居社会肇始,还是五六千年前,彩陶玉器传播当中所见的远距离文化交流,或者是四五千年前波澜壮阔的古国时代,乃至王朝时代的初始变迁,干超认为,都需要以考古学的探索发现以及考古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打开。
如何让观众在现场感受历史的风?“考古学透物件”的一个方法给了主创团队很大启发。
干超说:“一方面考古发现呈现了历史中的大人物大事件,让今天的人们得以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社会制度、城市规划建设、高级制造技艺等方面的内涵。但另一方面考古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曾见于历史文献记载辽阔生动的基层社会。”
影视创新谱写和为中国考古学发掘和研究的成果本身是真实性的基础,还需要拍摄团队对历史场景真实感的营造,才能使观众产生代入感,进入考古学和纪录片人共同复原的古代社会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影像建构上,干超强调说:“《何以中国》设定了一个属于考古学科的目标,那就是复原古代社会,我们片中所使用的地图80%以上为首次的创作呈现,是由考古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和地图编审反复的核查研讨。我们自己统计了一下,每幅地图的平均的修改次数达到了32次,这样它不但成为视频的一部分,也具备了学术性。同时在上百位考古学家的指导下,我们根据遗址和文物为参照,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开展了大量复杂的复原实验,包括房屋搭建、仪式复原、青铜冶炼、甲骨锻造等等,总共在片中复原了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多件,做到了每一幕都有出处。”
干超认为,“纪录片人和考古人最大的共同点便是寻真。通过找寻文物的真,探索古代社会的真,感悟文明起源发展的真,观众就能看到更可感、可信的文明图景。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就会更深远一些,对我们的中华文化就会更多一分底气和自信,对千百代来成就今日之中国的祖先们就会更多一份温情,这或许就是一部又一部《何以中国》这样的作品将会凝聚成的时代共识。”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