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之下,剧中帮助薛芳菲收集线索的风尘女子,面对的才真是女性困境。

身为一介平民,因为社会不公被逼良为娼。

之后还要通过牺牲肉体的方式去换取所求之物。

何其悲哀。

我觉得甚至连反派公主,都比薛芳菲苦。

虽贵为公主,但依旧被当作物品一般交换出去来保国家安平。

谁能知道,她如今的疯狂与残忍是不是因为当初在黑暗中被磋磨而出的苦痛?

不仅没有困境,薛芳菲其实也谈不上成长

因为剧中她几乎是一种被神化的完美榜样。

她善良、坚韧、聪慧、心有大爱。

连弹个琴都能让人感觉宛如神迹降临。

可对比之下,其他女性配角,要么是等待被她救赎的弱小百花。

要么就是恶毒狠心的黑莲花。

用这种对比/拉踩的方式来塑造一个近乎无瑕的女主,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物化女性吗?

当这样的「神人」来告诉我女性要觉醒、要成长。

只会让人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轻蔑感。

也有很多人都在说,看这部剧图的就是一个爽,整那么多大道理干什么?

是呀,这也是我想说的话。

明明这个故事本身就撑不起高深的立意。

从内容讲,它改编自2017年的一本网文小说《嫡嫁千金》。

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女频爽文。

各种金手指,为的就是让人们在一个架空的背景中尝尽现实所不可能之事。

所以,你又何必来扯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大道理?

要清楚,并不是写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或让女性角色灌几句鸡汤就是女性叙事、女性议题了。

充其量只是蹭话题蹭流量而已。

就像鱼叔之前和大家聊过的一部电影《美国小说》。

因为主角是一个黑人,他所写的小说就被放在黑人文学中。

但实际上,他在书中想要探讨的并非只有黑人问题。

却只因为自己的种族就被简单归纳。

而在这背后,还有编辑认为「黑人」二字,就是一种畅销密码。

从剧情设计上来说,本剧几乎不讲逻辑,也没有任何细节

发展到后面的剧情,无论是薛芳菲在笄礼上的惊艳亮相,还是岁试中一鸣惊人,以及到淮乡寻父倒贪官。

她走的几乎都是先遇阻碍再绝地反杀,然后用闪回+嘴炮的方式来解释说明。

这种「看结果写过程」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一种偷懒的马后炮。

最后再从演员表演上来看,虽然不想这么直白,但鱼叔必须要说四个字:

不忍直视

吴谨言是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但表演根本没有任何长进。

肢体语言没有任何框架所言。

表情也是「瞪大双眼」走天下。

再加上剧中总是出现不知所云的特写镜头和没完没了的慢镜头。

你都搞不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不少人都在用「短剧思路」来吹捧这部剧。

对此,鱼叔很是不解。

因为短剧与长剧压根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此言,并非在说两者谁更高贵。

而是制作模式不相同、受众群体不一样,让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短小精悍的体量,让短剧必须通过热搜式的剧本、奇观化的视听及符号性的人物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

长剧却需要足够扎实的剧情铺垫,足够立体的人物弧光构建和足够严谨的故事逻辑来支撑。

鱼叔明白,很多人也是因为苦内娱「注水剧」久已,才会对这样的加速剧颇有好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所有条件都要因为一个「爽」字而退让,乃至完全消失不见。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电影作品中。

越来越多「短视频化」的议题电影出现,让众多创作者找到偷懒的方式。

可这样真的好吗?

当我们一边哀悼优秀作品的消失,一边却又用「快餐文化」的度量去评判一部文艺作品。

这非但不是「与时俱进」的进步,反而是一种标准降级的体现。

如果有一天,当这样的底线降到无处可降。

鱼叔不敢想象,那时的内娱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