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有人认为只有传统农业才会“靠天吃饭”,是一种落后的体现。但事实上,无论传统或者现代,绝大多数农民更相信“靠天吃饭”代表着农业的自然属性,无论修水渠、打井、建大棚等等改造,都有其限度,不能无视农业对于天气的依赖,仍然更需要注意因时因地,顺应天气,不能“逆天而行”

而传统智慧在气候适应中自有其作用。

在影片中,因为稻农都不再留种,勐宋的农家种相继消失,寻找种子的黎叔只找到唯一一种 “当家品种”。黎叔说,相比杂交稻,这种品种非常有韧性,更加抗虫,甚至不用化肥也能有收成。

农技员黎叔 《问稻》剧照

和黎叔一样,许多农民发现,尽管相对于目前商业化的种子,农家种产量较低,但因为面对当地环境与气候条件时更加适应,通常抗逆性更强,更能抵御气候冲击。如果对这些地方品种加以利用,由科学家和农民共同努力,更容易筛选培育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但我国的水稻地方品种却在逐渐减少,从40年代的4.6万多个品种,锐减到90年代的1000多个。[PZ1] 地方品种的消失直接威胁的是整个育种体系的根基,匮乏的品种将使未来的农民可能无法找到某种特性的种子。

除此之外,山地民族惯常在梯田上种植水稻,有着一系列复杂的水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干旱时有水灌溉,大量降雨时土壤又不至于流失,这是千百年来由农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然而,在乡村空心化的冲击之下,不少村庄的劳动力逐渐减少,梯田每年所需的整修越发困难,甚至相关的技艺也在渐渐失传。

云南维西,正在耕地的稻农 © Greenpeace / Xiong Guizhi

这也是对于开篇问题的另一种作答:农民不再选择种水稻,很可能意味着传统稻作方式的断绝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